济州粮食产业园:春江港繁忙有序唱响“开门红”之歌

2025-02-25

分享

□本报记者 胡增民

随着春节假期的余韵渐渐散去,作为国家北粮南运“两横、六纵”粮食物流通道的关键枢纽的山东济州粮食产业园迅速焕发出勃勃生机,积极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向着首季“开门红”的目标大步迈进。

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

走进产业园内的春江港,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宽阔的运河水面上,一艘艘满载着货物的船舶整齐排列,犹如一条条巨龙静候着装卸指令。码头上,龙门吊、门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挥舞着巨臂,装载机来回穿梭,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货物的装卸和搬运工作。

“大伙加把劲,争取今天再完成2000吨吨包装卸任务!”港口现场指挥员马振霆站在操作平台上对着手中的报话机大声喊道。

“放心吧,老马,伙计们肯定不拖后腿!”吊机司机杜兴亮回应道,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随后熟练地操控着吊机“钢铁长臂”,将货物准确地放置到指定位置。

为了提升装卸效率,港口在春节前就对所有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节后设备能够以最佳状态投入使用。同时,优化了作业流程,合理调配人力和设备资源,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装卸效率提升了15%以上。港口负责人陈宏介绍,节后首个工作日,港口就完成了超过五千吨货物的装卸任务,吞吐量相比节前有了显著提升,为实现首季“开门红”打响了漂亮的第一枪。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产业园按照“绿色低碳”的要求,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港口引入了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港口的生产运营进行全方位、实时化的监控和管理。

“老李,你看这智能调度系统,又精准又高效,以前得人工反复核算的生产计划安排,现在分分钟就搞定了。”调度员陈贺指着监控屏幕对同事老李说道。

老李点头赞同:“是啊,科技的力量真强大,有了这系统,咱们的工作轻松多了,效率还提高了不少。”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根据船舶的到港时间、货物种类和数量、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精准地安排装卸泊位和设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大大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

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

在粮食仓储区,仓库管理员吴峰正手持智能检测设备,仔细检查着粮食的存储情况。前来调研的顺丰粮贸的业务经理好奇地走进仓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粮食清香。开口便问道:“咱们粮食存放在这里,能保证质量始终如一吗?”

吴峰自信满满:“当然能!你看,咱们仓库采用了先进的防潮、防虫智能化管理技术,地面和墙壁都做了特殊的处理。不仅如此,仓库里还配备了智能化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一旦温湿度超出适宜范围,系统就会自动调节,确保粮食始终处于最佳的存储环境。粮食存放在这里,安全又放心。”完善的粮食仓储设施,不仅保障了粮食的品质,还为粮食贸易的稳定进行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客户服务是港口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产业园设立了东北、山东、苏豫皖、云贵川、华南“五大战区”服务团队,安排专门人员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

“您好,请问您这次运输的货物有没有特殊的要求?我们会尽力满足您的需求。”物贸部的吴帅帅微笑着询问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李先生。

李先生满意地点点头:“我这批货物是大豆,比较怕潮湿,希望你们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多注意一下。”

“您放心,我们会严格按照要求来操作的,有任何问题我们也会及时跟您沟通。”吴帅帅认真记录下客户的需求。

在这繁忙的港口,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在诉说着奋斗的故事。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灯火通明,济州人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港口“忙春”图。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为港口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新一年的“走在前勇争先”的使命担当奏响了激昂的序曲。(原文刊登于2025年2月25日粮油市场报中国粮油产业)



您阅读的文章来自
粮油市场报网

形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