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上半年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
本报讯(记者 胡增民 通讯员 张伟)8月5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推进会在济南召开。会议认真落实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半年任务。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常绪扩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军主持会议并传达有关会议精神,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伟、刘萍、吕明,总工程师杨士新,省纪委监委驻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上半年,全省实现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山东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有力、改革法治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全省争取2025年粮油加工设备更新项目27个,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联合省有关部门下发文件,组织各市申报2025年粮食储备保障能力提升项目67个,重点支持储备粮库新建扩建、绿色仓储升级改造、“智慧粮库”建设。
粮食收储供应有序推进。组织开展夏粮预产购调查,召开夏粮收购联席会议暨监测预警委员会会议,分析研判生产收购形势和市场情况,准备仓容265.7亿斤、信贷资金近300亿元。完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运行机制,修订出台基金管理办法,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省市县三级基金累计发放贷款190多亿元。目前,夏粮收购进度总体快于去年。
粮食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一是高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全省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集团已有10家,过30亿的企业42家,过10亿的百余家。开展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牵头制定2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二是好品牌打造行业标杆。深化“齐鲁粮油”品牌宣传推广,作为港澳山东周配套活动,成功举办香港专场推介会,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成果丰硕,2025年中国品促会评定品牌价值921亿元。加快粮食物流建设,与辽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北粮南运”通道建设。滨州市“齐鲁粮油”品牌产品达到73个,主要产品品牌总价值达139.74亿元。威海市“胶东花饽饽”公共品牌,新增3万个就业岗位,年产值4亿元。泰安市打造“山东煎饼”区域公共品牌,面向全国开展“山东煎饼”主题征文活动,助力产业提升。三是全链条抓好节粮减损。强化控温储粮、多参数粮情测控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全省地方储备粮储存综合损耗率降至0.38%、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情况调查,发挥联农带农、减损增收作用,粮食产后服务环节损失平均降低4个百分点。
会议明确,下半年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全力推进依法管粮。深入开展《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学习宣传,迅速启动现有规章制度“立改废释”工作,抓好《条例》贯彻执行。二是严格抓好储备管理。加快推进储备体制机制改革,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储备体系。三是精心组织收储调控。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多措并举促进粮食流通,扎实做好仓储设施提升和节粮减损工作。四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粮油加工设备更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粮食流通提质增效等项目,认真抓好科技人才兴粮兴储,持续深化品牌建设,激发粮食产业活力。五是切实守牢安全底线。六是高质量做好规划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