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市场上半年成交粮食同比增长50%居全国前列
本报讯(记者 胡增民)“今年以来,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围绕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工作部署,聚焦主责主业,以强化全省粮食交易体系建设为抓手,担当作为、创新实践,出色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7月18日,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主任甘正新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截至6月30日,依托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共组织粮食交易1145场次,成交粮食504.77万吨,同比增长50%,居全国前列。工作信息被江苏省委办公厅快报采用。
加强交易体系规范管理,凝聚发展合力。目前,江苏市场建成以省市场为龙头,区域分市场(中心)为骨干的“1+14”全省粮食交易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域内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粮轮换统一纳入国家平台交易。2025年以来,通过完善管理,协同推进交易工作发展。一是调整分市场(中心)工作职责。政府储备轮换交易统一纳入国家平台后,将分市场(中心)的工作职责调整为在做好政府储备轮换交易服务保障的基础上,优化各项工作服务举措,积极推进社会贸易性粮食进场交易。二是强化交易体系考核。与分市场(中心)统一签订《交易服务工作委托协议》,同时引入交易工作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经费分配挂钩,保障交易体系协同持续发展。
提升交易体系区域影响,厚植发展势能。持续组织开展各项交流活动,以区域影响力的提升赋能交易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特色品牌活动。举办2025年度小麦市场行情分析会,吸引8个省(市)超500名市场主体参会;在武汉大学举办2025年度交易体系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不光江苏体系内的成员来学,省内外的会员企业也慕名而来,已成为业内知名活动品牌。
二是加强区域交流互鉴。与中国农业银行、国投生物公司,黑龙江、安徽、陕西、新疆省级交易市场开展深入交流活动,分享工作经验;推荐7家江苏粮食购销企业参加苏川两地产销对接活动,促进江苏粮食高效流通;受邀参加长三角区域粮食应急工作推进会议,服务区域粮食市场稳定。
三是创新交易工作载体。推动玉米分中心进入实质化运作,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社会贸易性粮食进场交易,上半年,已先后与中粮生化、吉林燃料乙醇、国投生物科技、黑龙江金象生化等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达成原粮平台采购交易合作协议,成交近5万吨。
优化交易体系服务功能,夯实发展根基。积极拓展各项交易延伸服务,提升对粮食市场的认识和参与度,增强交易平台用户使用粘性。
一是服务政府宏观调控。上半年,在定期编制《江苏粮油行情简报》、交易月报、季报的同时,撰写《关于当前国内及我省小麦市场形势的分析报告》和《江苏区域稻谷市场形势分析报告》,服务政府部门科学决策。
二是信息服务提质增效。精准推送交易公告信息,提升会员单位交易效率;公开发布交易结果181期、交易周报24期,为市场主体提供真实、及时的行情信息;通过举办小麦市场行情分析会,与多部门、多主体共享行情信息,发挥粮食行情晴雨表作用。
三是金融服务持续深化。推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竞拍贷”产品在江苏落地,完成贷款289.2万元;首笔“供应链贷”业务(仓单质押中晚籼稻3470吨,放贷金额810万元)成功交割,同时“供应链”贷产品推广成效良好,上半年,已向20多家基层粮食购销公司授信2.3亿元,可满足市场化收购小麦近10万吨,实际投放资金7200万元,助力市场化小麦收购超3万吨。(原文刊登于2025年7月19日粮油市场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