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民营粮企│小核桃“雕”出大产业——光华现代农业打造“喀”字号农产品新名片

2025-07-28


□本报记者 胡增民

“公司以‘让边疆农业走向全球餐桌’为使命,秉持用良心做产品的理念,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发展,致力把核桃产业做精、做深、做强。”7月22日,喀什光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聪方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


在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光华现代农业凭借自主创新的生产线和前沿技术进行核桃精深加工,把一颗颗普通核桃变身为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还让“喀”字号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飘香海外。

普通核桃“魔变”高附加值产品

光华现代农业成立于2018年2月,是一家专注于核桃营养研究的援疆企业,拥有深加工工厂一座、保鲜库库容1080立方,深加工生产工厂3700平方,主要经营核桃、核桃油、核桃粉、核桃酱等核桃精深加工产品。目前,年消化喀什地区核桃约5000吨,拥有年加工初榨核桃油600吨、脱脂核桃粉300吨、核桃种衣粉100吨联产生产线一条(可兼容生产900吨去衣核桃酱),休闲食品生产线一条。


走进光华现代农业生产车间,精密的设备正在高效运转。一颗颗核桃在这国内首条自主设计研发的规模化研磨法低温核桃油粉酱联产生产线上,历经杀菌、磨酱、压榨、过滤等多重工序,变成核桃油、核桃粉、核桃酱等精深加工产品。

李聪方对记者说:“这条生产线的启用,不仅促进了喀什地区核桃精深加工领域的创新,还显著增强了核桃系列产品的研发实力。”

“我们采用全自动压榨设备生产线,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核桃产品的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化生产,核桃总体利用率提高至92%。”公司生产部副总经理李鹏举说。

创新是立足之本。光华现代农业将核桃仁的利用率提升至50%的出油率和40%的核桃蛋白提取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研发的多样性。在创新过程中,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已申请获得授权的专利达25项。诸多科技成果的加持,可以有效推动全地区核桃精深加工领域创新,提升研发能力和新技术应用效率,促使喀什逐渐形成汇聚核桃精深加工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学科、科研成果的高地。


“主动与科研院所攀亲联姻。”李聪方表示,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导制定《核桃奶》、《核桃肽》等团体标准,获批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核桃精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新疆核桃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桃分中心”等平台,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核桃产业技术标杆。

引领“喀”字号农产品出疆

在李聪方看来,从一颗核桃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光华现代农业就像风驰电掣时代快车上的“引擎”,代表“喀”字号农产品走出了一条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公司还抢抓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强与中亚南亚国家合作,扩大贸易合作空间,助推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


记者获悉,该公司实施以线下带动线上、线上推动线下销售策略。线下与华润万家、百果园、每日优鲜等公司进行深度合作,线上在京东、淘宝、天猫建立自营店,并积极在多渠道合作建立扶贫专柜或专区。同时,在“一带一路”和脱贫攻坚国家战略下,依托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的区位优势,和上海、广东、山东、深圳援建喀什的政策优势,逐步扩大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张文涛说:“今年以来,我们利用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销量,也为公司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如今,这些产自新疆的核桃制品,正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商超’的双轮驱动,沿着“一带一路”走进中亚超市、摆上长三角餐桌。在李聪方的蓝图里,未来三年,‘喀’字号核桃产品将覆盖国内外50个城市——这颗被科技重新定义的坚果,正在成为边疆乡村振兴的“金种子”。(原文刊登于2025年7月26日粮油市场报A01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