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农优品:打造豫沪农业区域合作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 周郸宁 通讯员 张萌)清晨时分,一辆辆满载河南红薯、胡萝卜、土豆、洋葱等生鲜农产品的配送车辆从上海浦东新区清美配送基地缓缓发出,直达江浙沪700余家“清美鲜家”生活超市,标志着河南农产品供应上海及长三角市场正式步入规模化、常态化阶段,豫沪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产地直连:源头餐桌无缝对接
豫农优品充分发挥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与清美鲜家、光明农工商等上海主流商超构建起“直采直供”体系。通过共建标准化基地、定制化种植与全程品控,实现了河南农产品从“产地预处理—冷链直达—门店销售”的全链贯通。清美鲜家采购负责人表示:“直采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保障了食材的新鲜与可追溯。河南农产品品质优异,高度契合上海市场需求,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豫农优品平台采购粮油、休闲食品等河南特色产品。”
枢纽辐射: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
为深度融入长三角农产品流通网络,豫农优品在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工作站和专属档口。通过紧密链接农批商户,高效触达江浙沪及华东地区商超、餐饮、供应链、电商、团购企业。借助这一平台,公司在迅速响应批发端需求变动的同时,可同步消费数据至河南产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种植与加工调整。“批发档口不仅是销售前端,更是信息枢纽和资源接口,”豫农优品上海工作站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实现河南产地供应与长三角批发市场的高效协同。”
展销共促:豫品入沪前沿窗口
在普陀区星光耀广场和浦东国溯食安选品中心,豫农优品打造了两处常态化展销专区。温县铁棍山药、灵宝苹果、禹州粉条、太行山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在此集中呈现。常态化展销不仅成为链接田间到超市、河南到国际的桥梁,还为河南企业提供品鉴推介、展示展销、运营支持、数字嫁接等全域服务,吸引了众多长三角地区采购商及外贸企业关注,豫农优品正通过多元渠道布局、全链条资源整合等举措,探索农产品跨区域流通模式的前沿阵地。
品牌共塑:豫企入沪桥头堡
通过豫农优品搭建的产销对接服务平台,杜康酒业、凯利来面包、仲景香菇酱、杨掌柜食品、汇川咖啡等河南品牌加速布局上海。公司设立上海办事处,为企业在品牌推广、渠道对接与政策咨询方面提供支持。目前,多家豫企通过豫农优品平台与华东经销商达成合作。7月29日,酒祖杜康于上海举办“华东启航”主题活动,包括上海杜康白酒文化馆及华东市场启动仪式。
线上互通:私域团购新引擎
豫农优品依托清美集团清美鲜家与光明集团农工商超市门店,积极探索开发私域团购与社区拼团业务,通过“小程序下单+门店自提”模式,覆盖上海多个社区。下一步,豫农优品将借助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开展产地直播,向上海消费者直观呈现基地实景与实时采摘,强化消费者对河南农产品的认知与信任,通过整合生产基地、冷链物流、仓储资源,实现从“地头”到“舌尖”的极速链接。
江海联运:探索通江达海新渠道
豫农优品通过与上海光明食品集团的合作,充分发挥其良友新港码头江海联运优势,推动河南农产品通过内河航运走向国际。大蒜制品、烘焙食品、玉米罐头、方便食品等畅销产品通江达海,走进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市场。以前河南农产品出口多依赖陆路转港,成本高、体量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下一步豫农优品公司将整合出口产品,与光明新港码头深度合作,降低物流成本。豫农优品的供应链能力与光明的港口资源形成互补,未来合作空间巨大。
模式复制:推广豫沪新经验
目前,“豫农优品上海模式”已形成品牌宣传、产品展销、商超直供、批发链接、出口联运及社区团购六位一体的成熟体系,为河南农产品提升品牌形象、丰富销售渠道、实现合作共赢提供了生动案例。公司计划将这一模式率先复制至北京市场,已与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志广果蔬生鲜连锁及部分餐饮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未来,“豫农优品进北京”项目将推动更多河南优质农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
从扎根中原的默默耕耘,到享誉沪上的金字招牌;从社区零售的单点突破,到多元渠道的全面打通,豫农优品正以持续的创新实践,不断拓展着农业区域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资源整合、模式重构、多方共赢,豫沪协作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的高效流通,更构建起产销互促、双向赋能的新型农业生态,为全国农产品跨区域流通提供了宝贵的“河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