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代表闫子鹏:粮食安全关键装备必须自主可控

2025-01-17

分享

本报讯(记者 胡增民)1月18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在郑州开幕。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华泰智能装备集团董事长闫子鹏延续以往的风格,今年带来的又是“一沓”建议。从民生到制造,从细节服务到顶层设计,凝聚了履职这一年的观察与思考。在这之中,粮食安全是他常谈的问题。

以农机装备自主创新护航粮食安全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河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影响举足轻重。”作为涉农领域的人大代表,闫子鹏对此颇有感悟,并就“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

一是以农机装备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护航粮食安全。农机装备作为农业科技的集成和大规模应用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效果显著,为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粮食安全关键装备必须自主可控。

二是粮食生产能力要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建议积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践,保证粮食的收获安全和储藏安全,提升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油料农作物的种植面积。2025年1月8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25年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河南省应结合实施方案,依据河南农业结构,扩大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形成集粮、油、牧、饲多用途于一体的油料产业开发战略目标。

“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潜力油料油脂资源加大政策补贴,如油莎豆、油茶等。油莎豆产量高于花生、大豆、油菜产量,其产油效率非一般油料作物可及。种植油莎豆不仅可以解决我省非良田的利用率,还可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效益。”闫子鹏说。

四是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延长粮食产业链条,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粮食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加大对粮食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加强粮食品牌建设,提升河南粮食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2022年9月,《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出台,勾勒出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十年图景。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率达到78%,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45%,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到2030年,全省高标准农田率达到84%,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57%。

站在十年的中间点,如何加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圆满完成十年目标?闫子鹏将带着“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议参会。

一是科学规划与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包括灌溉与排水系统、农田防护林、田间道路等。同时加强土壤治理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地力水平。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河南省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二是加大投入与融资。应继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对资金使用力度的监督措施。既要保证确保建设资金充足,也要保证专项专用,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创新建设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和推广“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建设和管理模式。

四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形象工程、半拉子工程、建而不用建而不实等现象。

五是推动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在不改变耕地用途的前提下,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您阅读的文章来自
粮油市场报网

形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