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通江县支行:深耕“三农”沃土,绘就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中,农发行通江县支行始终紧扣“支农为国、立行为民”职责使命,聚焦“六大领域”,做实“五篇大文章”,以政策性金融为驱动,在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路网建设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今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7.3亿元,以政策性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沃土,助力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点燃乡村经济“新引擎”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该支行紧扣地方特色资源,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抓手,聚焦特色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研和技术成果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2025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1.17亿元贷款,大力支持当地茶产业园生产环境改善和茶基地生产率提升,为茶产业园引入先进种植技术、理念、设备;0.4亿元信贷资金助力通江县优势产业智慧灌溉一体化项目建设,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成果支撑;以“水肥一体化”为抓手,0.68亿元贷款资金,持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建设,创新“土地+青峪猪”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产业模式,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深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乡村“新风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工程”。通江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内容深厚,县域内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6个,省级传统村落3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毛浴镇)。该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对人居环境改善、传统村落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今年以来,累计投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款0.82亿元,助力通江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实施项目建设,通过古建筑修缮、乡村环境治理、特色产业打造等,将昔日的“脏乱村”变为旅游“打卡地”,在留住乡村文化“根”与“魂”的同时,进一步激活红色旅游资源活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双丰收”。
加速农村路网建设,畅通乡村发展“大动脉”
农村路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该行以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为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先后投放农村路网建设贷款3.32亿元,其中1.42亿元全力支持通江县美丽乡村路项目建设,该项目涉及改建县域内7条乡村道路,覆盖12个乡镇,补齐农村地区交通短板,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省道204线诺(水河)华(莹)公路通江县城至诺水河段新建工程项目建设是该行支持的重点路网项目之一,该项目全长约52.8公里,串联多个乡镇和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今年以来,已投放0.74亿元信贷资金,进一步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山花顶隧道是连接省道204、国道347、镇广高速的重要通道,为畅通交通要道,该行投放逾1.16亿元路网建设贷款,助力山花顶隧道及引道工程项目建设,助推诺水河景区与川陕苏区王坪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红色旅游资源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一笔笔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铺就了一条条“畅、安、舒、美”的致富坦途,让昔日的“瓶颈路”“断头路”变为了“共富路”。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该行紧扣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规划,聚焦涉农产业园区建设,累计投放贷款0.84亿元,用于支持通江县产城融合示范项目建设,该项目涵盖标准化厂房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有力推动了县域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创业。聚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该行累计投放贷款0.08亿元,用于支持通江县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项目建设,致力打造集综合楼、图书阅览室、学术报告厅、研学功能区等一体的现代化人才孵化基地,助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农发行通江县支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策性银行的责任担当。未来,该行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在政策性金融持续赋能下,让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更加绚丽多彩。(林先平)